首批五个国家公园都有了“户口本”
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 新华社发
自然资源部8月11日宣布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和三江源5个国家公园都有了“户口本”。通过摸家底、建档案,明确了“谁所有”“由谁管”,真正实现“底数明、权属实、边界清”。
对各类自然资源资产
明确宣示产权主体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如何守护好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资源数量?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
开展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通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国家公园在国土空间上精准落地,明确宣示其中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清晰界定不同层级政府行权的具体范围,厘清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将为国家公园产权管理提供支撑。
通过确权登记,解决一批自然资源产权纠纷,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划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边界,各类自然资源权属状况和自然状况实现“一张图”,将为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处置配置、有偿使用等提供权责归属依据。
5个公园总面积确定
明确所有者及职责
自然资源部介绍,2022年12月28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完成登记,标志着在全国首次打通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最后一公里”。登记结果显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268.54平方公里,其中国有面积3772.41平方公里,占88.38%。森林资源面积占自然资源总面积的97.21%。
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还有水流、湿地、草原、荒地、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多种资源类型。经国务院授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委托海南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1280.41平方公里,其中江西片区面积279平方公里,福建片区面积1001.41平方公里。涵盖水流、湿地、森林、草原、荒地等五大资源领域。经国务院授权,武夷山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分别委托福建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大熊猫国家公园登记单元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陕西片区面积97.72平方公里,甘肃片区面积2552.96平方公里,四川片区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涵盖森林、水流、草原、湿地、荒地、矿产等六大资源类型。经国务院授权,大熊猫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委托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人民政府分别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登记单元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资源1.37万平方公里,占虎豹公园总面积的97.58%。另有水流、湿地、草原等其他类型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国有自然资源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49%。经国务院授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全部为国有,经国务院授权,由自然资源部委托青海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登记单元总面积约19.07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资源占比最高,面积12.89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涵盖森林、水流、湿地、荒地等多种资源类型。
自然资源部表示,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圆满完成登簿,通过摸家底、建档案,明确了“谁所有”“由谁管”,真正实现“底数明、权属实、边界清”。一本本绿水青山的“户口本”,使产权更明晰、权益更显化,落实保护责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激活了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效能。
旗舰物种野生种群
数量持续恢复
从试点探索到正式设立、全面发展,国家公园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和重要进展,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民生持续改善。
从8月初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旗舰物种野生种群数量持续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孙鸿雁介绍,近年来,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省份和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江源国家公园整体保护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生态系统。与试点前相比,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建园后草地植被覆盖度提高8.6%。
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畅通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建成现代化智能化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对东北虎、东北豹的全天候、全区域动态监测。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天然林,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设立之初的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
构建我国国家公园
制度体系“四梁八柱”
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司长张利明告诉记者,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地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全力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及十多项制度办法标准出台,基本构建了我国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立法进程不断加快,“一法两条例一办法”的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在强化管理措施、支撑保障方面,印发《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公众服务等管理要求;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雪豹、长臂猿等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初步建立起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
“此外,我们还批复实施了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监测体系建设方案,指导支持各国家公园在野生动物危害防控体系建设和致害保险补偿、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富有特色的创新探索。”孙鸿雁说。
总体来看,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孙鸿雁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系统治理,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慎设立新的国家公园。
给自然资源上“户口”,不止于国家公园。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从5个国家公园到国际重要湿地,从大江大湖到国家重点林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面展开。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共有1057个重点区域相继完成登簿,总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覆盖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胡善顺表示,接下来,自然资源部将着力拓展自然资源登记覆盖面。“十五五”期间基本完成新设立的国家公园、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重要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登记,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国家重点林区、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海域和无居民海岛等自然资源登记,力争实现登簿面积一百万平方公里。同时,将深化探索,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和工作体系。健全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标准,研究制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规程和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规范。及时总结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推动上升为法律规范。
据悉,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8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林草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共同主办。本届论坛将发布国家公园建设最新成果,并全景展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社区发展等方面成效。
“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重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又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补偿、社区民生发展等制度创新,点多面广。”孙鸿雁表示,希望通过国家公园论坛这一交流平台,促进政府、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等多方参与,在深入交流中碰撞智慧,在集思广益中凝聚共识,为未来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青报、第一财经 苗木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